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三週,就像回到國三那年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三週,就像回到國三那年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句童謠,唱得輕巧,唱得甜,但唱到我心口,卻像小小指尖敲著舊木箱——咚咚咚,敲出了一個家,一段舊時光,還有現在這個正在慢慢重現的「日常」。

  兒子搬來緣緣堂已經三週了。

  早上八點,我曬完衣服,喝完咖啡,也順手給院子裡的花草、蔬菜澆了水,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捧著一本剛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打算喘口氣。

  這時樓上的木梯嘎吱一聲,季含光踏著腳步下來,頭髮亂得像海邊的風剛吹過他一晚,穿著他那件萬年不換的長T和愛迪達運動褲,腳步懶洋洋的,但嘴巴倒是精神飽滿。

  嘴巴張開的第一句不是「早安」,而是: 「早餐吃什麼?」

  我看他一眼,這三週緣緣堂的早餐幾乎都是三角御飯糰,但他還是習慣地問這一句。

  今天我烤了一塊油脂剛剛好的北海道鮭魚,金黃酥香,魚皮略帶焦脆。趁熱,我從院子裡繞了一圈,摘下兩片新鮮的紫蘇葉,洗淨、擦乾,切成細絲,混入微熱的魚肉中,一邊拌一邊讓香氣靜靜散開。

  飯是當早煮的玄米,黏度剛好,用手心的溫度捏成三角飯糰,將鮭魚紫蘇包進心底,再用海苔小心包裹,像給一顆飯團穿上一件筆挺的和服。

  端上桌時,我總會輕輕看它一眼,好像它也是我養出來的孩子。紫菜豆腐味噌湯還在冒著小泡。他則在身後,用果汁機隆隆地打香蕉草莓牛奶,打得像廚房裡在舉辦小型演唱會。

  我們邊吃邊聊今天的行程,他說要完成這一週的進度,我說10點要出門看風水,午後還得幫一位台灣考生調文昌位。

  他吃完後拍拍屁股上樓,我便開始默默清理廚房。三角飯糰的飯粒總是會掉幾顆在流理台上,我邊擦邊想,這日子,和他國三那年,好像也沒什麼差別。

  四個鐘頭後,我剛回到家,他彷彿聽見我開門的聲音,下樓不是迎接我回家,開口就是:「午餐吃什麼?」

  這孩子,每次開口都像翻本經書——字不多,句句經典。

  我嘆口氣,進廚房做牛肉牛蒡丼飯。他在旁邊調柘榴醋優洛乳,那酸味一出,整間屋子都清醒了。

  我們邊吃邊聊彼此的工作。我說台灣國三生正面臨段考,他說寫程式的 bug 其實跟人生一樣,有時候卡住的點根本不是錯,而是太執著。說完,又補一句:「這句話可以寫進你的故事。」

  我笑了。

  他吃完,再次上樓,而我,照例收拾廚房,把杯子裡的優洛乳沖洗乾淨。那粉紫粉紫的顏色,美得像是祝福。

  五個鐘頭後,我已經先一步站在廚房,準備晚餐。他又下樓,還沒踏進廚房門口,就像配好劇本一樣說:「晚餐吃什麼?」

  我笑了笑:「你再這樣問下去,我要叫你‘三問和尚’了。」

  豬肉片堅果沙拉早已冰鎮好,靜靜放在冰箱裡等著上桌。他靠在廚房門邊,一邊看我忙碌,一邊像貓一樣,偷偷夾走我剛熱炒好的蚵仔,一口接一口,吃得眉毛都舒展開來。

  「這個好吃。」

  不擅言詞的他,難得誇人,語氣卻真誠得像在說一個秘密。我沒回他,只是嘴角悄悄上揚。

  水滾了,我把葛切蕎麥麵放進鍋裡,按下計時器後,著手磨山藥:「你要嗎?還是?」

  「我要吃梅子口味。」說完他從冰箱裡拿出昨天我做的梅子醬。

  「梅子口味也不錯。」然後我邊看著鍋中翻滾的麵條,邊對他說:「秋葵煮好了,你加點黑鮪魚絲,拌一拌。」

  他乖乖地照做,站在流理台前,用木筷慢慢拌著。眼角瞄到和室角落那一包捆得妥妥當當的紙箱,順口問道:「那個鍵盤,六萬八賣掉了?」

  我回頭笑道:「對呀,明天我去幫你寄貨。」

  他點點頭,飯後收拾餐桌,熟練地從冰箱取出一瓶養樂多,咕嚕咕嚕喝完,轉身踩著木梯嘎吱聲,一邊哼著歌,一邊回房打遊戲去了。

  日子,就這樣,一邊煮飯,一邊你一句我一句,一邊溫柔地走下去。

  在緣緣堂裡,我們靜靜活出三餐,活回彼此。



  寫文章的時間,全拿來花在兒子身上了。幫他做飯、幫他打包那些電腦周邊,什麼鍵盤、滑鼠、音訊介面,還有一堆我叫不出名字的「點子設備」。我用單眼一個個拍照,調光、對焦、上傳,像在幫一場無聲的離家儀式做紀錄。

  這些日子下來,竟也賣了二十萬,還有三倍的電子產品待在雜物間。看來,他的錢都花在這些設備上了。

  我心裡笑著,這孩子的八字,身弱財重,斗數命宮坐地劫,財帛化祿入官祿宮。果然,即便收入是同年齡的金字塔頂端5%,卻花錢如流水,沒有拿得出手的積蓄,但總不後悔。

  一筆一筆花得理直氣壯,就算買錯了,也是買經驗,從不浪費。他還年輕,還在試錯,還在用三萬塊錢換一次失敗的笑話,這些,我都不急。

  前天,終於讓他點頭,將薪水的兩成辦理了定期定存。這是他第一次自願把錢留下來給未來——不是給遊戲,不是給設備,而是給未來的妻子,孩子還有自己。

  即便兒子此刻身無分文,我也不著急。

  三十歲以前,盡量投資內在,盡量去玩、去敗家、去體會快樂。只要這份娛樂讓他開心、讓他更靠近自己,那就不是浪費。人生太長,母親不能太短視,不能一看到赤字就緊張兮兮。

  忙到寫不成文章沒關係,故事總會回來的。到時候,說不定,我的故事會更香一點。


若找不到介紹人結識丹楓,請在社團多多交流。
臉書社團  

本文中使用的該字號為虛構字號,故事情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