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芝麻油
芝麻油
  • Post category:健康

  「老師,我吃椰子油可以嗎?」

  吃什麼油看居住環境以及個人喜好,居住在日本的我吃米油。理由是因為,這是日本唯一百分百能自給自足的油。減少進口這一個環節,產品本身就少了變質因素之一。加上不需要擔心基因改造。

  目前尚未有基因改造米,但菜籽油,沙拉油等等大多使用基因改造的材料。

  椰子油到底好不好?

  這我無法論斷,但椰子油的興起與行銷大有關係。比如米油,黃豆油都屬於親民食材,無論廠商再怎麼包裝,也賣不到昂貴的價格,但椰子油可以。

  椰子盛產於熱帶地區,北半球越往北,椰子越是稀少珍貴。自然而然從椰子萃取的椰子油也能賣到好價格。加上網路的普及,很快的耶子油便被成功的包裝成“珍貴的好油“。

  既然是好油,為什麼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都將耶子油列入不健康食品。單純是因為92%的飽和脂肪酸讓心血管病患排斥它,加上2018年哈佛教授公開發表椰子油是毒藥ㄧ論。

  但劍橋大學也發表一篇臨床研究報告說,動物性奶油與耶子油雖然都是飽和脂肪,但單單對心血管疾病這件事而言,椰子油在人體內比較類似橄欖油的作用。整篇報告看上十來遍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說什麼,不過報告的結論就是,椰子油對健康的影響”依然不明“。

  這才是重點,我們不該聽風就是雨。

  近年來網路鋪天蓋地宣染椰子油的優點,比如能防止阿茲海默症,預防心臟病,防止骨質疏鬆等等神話出現。

  現階段沒有任何研究報告顯示耶子油對人體能發揮實質性,預防疾病,改善健康狀況。反倒是幾乎所有值得信賴的醫學證據以及醫療機構,醫療組織都表態說椰子油對身體有害,但少量攝取不會有問題。

  所以我對耶子油沒有任何意見,我的想法很簡單,不固定用同一種油。橄欖油用完換芝麻油,芝麻油用完換紫蘇籽油….。以此類推。

  我的調味料都是小瓶裝,500ml以内,目的是為確保新鮮,也正好符合換油頻率。

  再完美的油,也會在它完成那一瞬間開始劣化。出廠→運輸→上架→被我們買回家…直到我們吃完。

  這期間越短越好。


  雖然這麼說,我還是有自己選油的邏輯。

  一般家庭都備用兩種油,炒菜加熱用,生食不加熱用。買油清單,首先是分類。

  選油一定要注意製造方法,現代有兩種製作方法,古法捏碎,壓榨法。這種方式無法百分百壓榨乾淨,對廠商而言,成本較高,相對會反映在售價上。

  另一種是用hexane (正已烷,ヘキサン)提煉,萃取。這個方式能萃取出99%的油,對廠商而言成本低,自然能降低售價,間接幫助零售商的販售活動,吸引消費者。我們常看到”◯◯油特價199”,每天都要用的油,若能買到便宜好貨,主婦們當然蜂擁而至。

  在殘忍的市場兢爭下,漸漸的大多廠商都採用這個萃取方式。

  80年代,營養管理學興起後,動物油莫名其妙的被不公平對待。大眾唾棄牛油,豬油等等動物性油脂,開始瘋狂掃購橄欖油。全球橄欖油產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從植物裡萃取。便有了今日這種不符合自然規律,莫名其妙的油面市。這都是人類自找的。

  我買牛肉時,會跟店家要牛脂。理由有機會再分享。


  在提煉植物性油時,必須使用由原油提煉出來的正已烷,這種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因此提煉出來的植物油,必須加熱去除正已烷。是的,這道加熱手續讓油變質了。


  「那…老師,您吃什麼油?」

  「廚房肯定會有的是,芝麻油。」

  台灣與日本都是慣用芝麻油的國家,材料的芝麻或許需要進口,但製作過程不用假手其他國家,在運輸上勝一籌。

  白芝麻比黑芝麻的脂質多,一般芝麻油的原材料都是白芝麻。顏色深淺取決於煎炒過程。

  顏色清淡,沒有芝麻味道的是生壓榨芝麻油,芝麻沒有經過煎炒這一道手續,屬於純天然芝麻油,適合油炸食材,比如天婦羅,炸魚,炸豬排等等。

  顏色呈金黃色,芝麻香氣瀰漫,這是經過培炒的芝麻油。

  關於油,社會大眾的注意力都在omega-3,6,9 上面,忽略製作過程。

  希望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對油能有新的認知。我會盡快抽時間寫一篇油的清單。

 
  「我想加入心肺組。」有緣人看了昨日的 “ 肯德基捲心菜沙拉 “ 後跟我這麼說,把我逗笑了。

  若想單從飲食來保養心血管,非常困難,但確實有飲食的邏輯可供參考。有機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