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油,繼上一篇 芝麻油
首先,這篇文章只是單純將我們平時容易買到的油列出一張清單而已。並非推薦哪種油特別好,該吃什麼油。
平時批八字,從命理得知未來的疾病,透過日常飲食改善健康,私底下推薦的食用油,其實是動物油。比如,用豬油,牛油,奶油炒飯,炒菜。對理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從人體生物學角度研究。
椰子油到底好不好,一直有爭議。由於日本以及台灣都不是椰子盛產地,只能依賴進口,而出口用的椰子油為了穩定品質,方便保存,一般都得經過油脂精製過程,也因此能耐高溫。但,營養在精緻過程中被抹殺了。
此篇不討論動物油與植物油的好壞。我相信人類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吃出來的。跟命理一樣,健康也能趨吉避凶。
家庭食用油以加熱與不加熱兩大類為主。
先分享加熱用的油,米油=米糠油。材料是糙米加工成白米時除去的米糠,用壓榨機進行榨油,煉製。
我發現大家對發煙點十分在意,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迷思。我平時用不沾鍋,所以不太在意這個發煙點,我比較關注油的穩定性。米油加熱時的穩定性高。
米油八成以上是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能力的維他命E含量比橄欖油還高。
維生素E共有8種,4種生育酚及4種生育三烯酚。
平時我們吃的E,大多屬於α-生育酚(alpha tocopherol),它普遍存在沙拉油,堅果類裡,食品添加的E,大多屬於這一種。
超級維生素E,是指維生素ET3( tocotrienol 生育三烯酚 トコトリエノール)。一般容易吃到的食品中存在米油,棕櫚油。
由於棕櫚樹產於熱帶,跟上述的椰子油同樣邏輯,越是往北半球越稀少珍貴。因此市面上常出現劣質的棕櫚油。
被過度宣染的棕櫚油供不應求,一般市面上我們能平價購買到的棕櫚油,很高機率是採用基因改造,因此我們還必須耗費心力偵查每一批棕櫚油的製作過程與原材料的品質,算下來CP值不高。
從這個角度出發,居住日本的我,選擇容易入手,價格合理,沒有基因改造風險,新鮮健康的油,米油。另一個理由是,我推崇自給自足,盡量使用當地食材。
台灣盛產米,邏輯上應該屬於米油比較有利的國家。
米油裡的維生素ET3除了跟其他維生素E一樣可以抗氧化之外,它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快速找到體內脂肪,促進分解。
是的,它身為油,卻可以分解油。
關於維生素ET3的神效很多,比如改善膽固醇,修復心血管,逆轉衰老,治癒不孕..。在所有食用植物油中,唯獨米油含有大量的穀維素能刺激性腺,卵巢荷爾蒙的作用,因此被視為女性必需吸收的營養素之一,尤其可以舒緩更年期出現的某些症狀。同時促進血液循環,直至皮膚微血管循環,營養運作到位自然皮膚細胞不易老化,細胞膜不易受傷便能維持彈性及潤澤,除了幫助內臟抗衰老,對抗皮膚衰老亦有很大的作用。
米油在上餐桌之前,被廣泛用於健康食品,藥品,化妝品。
我向來提倡必須注意吸收率,是否能被人體吸收,代謝才是重點。米油的吸收率是90%。所以不會吃了一堆卻沒有吸收到營養的問題。
保養心血管的食用油,從各種角度來看,米油應當是首選。
若擔心農藥問題,可以選有機米油。若擔心添加物,避開萃取,選擇壓榨的米油。
只是,米糠本身油脂不如芝麻多,不利壓榨法。市面上99.8%的米油大多採用熱壓式,先將米糠加熱破壞其細胞,使用正已烷提煉。
使用壓榨法製造的米油,穀維素是萃取法米油的6.4倍。據說100公斤的玄米,用古法壓榨式,只能取出1公升的米油。因此價格昂貴,但從價值來看,我個人認為值得。
這是日本品牌 米油 壓榨式
當初在台灣沒有使用米油,所以對台灣的品牌不清楚,無法在此分享。
「老師,沒關係,我現在都跟妳一樣,購買優良食品來破解劫財。尋找食品,食材的過程還很開心,有趣呢!」今早食譜心肺組的學生催我更新食譜時,這麼跟我說。把我逗笑了。
目前油的清單有
□芝麻油
□米油
關於椰子油在這一篇 芝麻油
早期創立過臉書會員制健康社團,後來接了一家公司的流月食譜,之後又忙於小黎她們的流月食譜群組,沒精力在社團分享健康資訊,久而久之便被我荒廢了。
那個社團專門破解大眾對食品的迷思”有礙健康“,同時也分享從人體生物學角度出發的營養管理。這網站的不少讀者也是社團成員,正考慮抽時間重啟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