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牆後1
牆後1

  國小一年級的入學典禮,九月的陽光還帶著暑氣,操場上人聲鼎沸,孩子們手裡握著剛抽到的座位號碼,興奮又緊張地湧進教室。

  走廊上,爸爸媽媽們靜靜地站著。孩子們已經進去教室,開始分書、貼姓名貼,有的已經開始笑著交換鉛筆盒。

  大人們隔著半開的門,看見那一排,九號到十四號,六個孩子聚成一條線。

  宋以謙,十一號,坐姿端正,手指輕輕翻著課本,每一頁翻過去,都像在確認自己沒有錯過任何細節。他的爸爸宋建宏,站在人群中,眉頭微皺,像是在思索未來的路早已鋪好,孩子只是照著走而已。媽媽吳綺文,衣著素雅,安靜地微笑,但眼神裡全是分寸與要求。

  周靜禾,十號,小小的臉蛋低著頭,整齊地把書一本一本疊好。她的爸爸周志文,戴著細框眼鏡,沉默不語,只偶爾抬眼看看女兒,像看一本厚重的書。媽媽林慧珍,微笑親切,說話輕聲細語,但誰都聽得出話裡那點不容辯駁的強硬。

  高承澤,十四號,朝身旁人伸手,比了個「嗨」的手勢。臉上帶著笑,像是世界不會為難他。他父親高永傑,雙手插口袋,笑容溫和,身上有公務員式的端正。媽媽徐雅惠,舉手投足有種不著痕跡的優雅,目光輕輕地掃過別人的孩子,心中早有分數。

  陳芷晴,九號,安靜地坐著,眼神微微閃動,彷彿在思考鋼琴指法和作文開頭句。她的爸爸陳國威,神情嚴肅,從不輕易點頭。媽媽蔡若萱,微笑中透著一絲自信,像一杯溫熱不燙口的茶。

  林子霖,十三號,歪在椅背上,嘴角掛著笑意,眼神乾淨透亮。他的爸爸林榮忠,個子高高,笑聲爽朗,說話總是大嗓門,像籃球場旁邊喊加油的聲音。媽媽洪秋蓉,穿著簡單樸素,手裡緊抓著包包帶,心裡比誰都緊張。

  葉珮甄,十二號,低頭收拾書本,手指修長,動作輕柔有序。她的爸爸葉金城,黝黑的皮膚,笑容樸實,站在人群中像市場裡最誠懇的攤主。媽媽陳麗娟,安靜地站著,眼神卻像量尺,一寸一寸評估著未來。

  因為一張小卡片,六個人坐在了一起,成為人生中最長久的一個小隊伍。



  四年級分班後的週末,六個家庭約在學校附近的新開餐廳聚餐。

  包廂裡的小沙發區,六個孩子圍著一大盤薯條,旁邊是熱騰騰的炸雞和洋蔥圈。他們沾著番茄醬,笑鬧聲此起彼落,與大人們的輕聲細語成了兩個世界。

  高承澤拿起一根薯條,晃了晃,嘴角上揚:「下學期要比數學競賽,你們要參加嗎?」

  宋以謙沒抬頭,只是一邊翻著口袋裡的小字典,一邊輕聲說:「應該會。」

  周靜禾低頭咬著薯條,小聲說:「我媽說我速度太慢,要再練……」她說完,耳朵紅了一小塊,像是被誰輕輕戳了一下。

  高承澤看著陳芷晴,笑著問:「芷晴,妳呢?」

  陳芷晴微微一笑,眼神靜靜的,像午後的陽光透過薄紗窗簾:「我可能會參加英語朗讀比賽。」

  林子霖把一把薯條塞進嘴裡,含糊地笑著說:「你們都這麼厲害啊……我媽說,國小先開心,體育比賽比較有獎狀可以拿。」

  葉珮甄噗哧一笑,眼睛彎彎的:「我媽也是,她說,以後我們可能要靠運動吃飯啦!」

  高承澤舉起薯條,像舉杯一樣:「不管什麼路,反正我們還是在一起!」

  「一起!」林子霖跟著舉起薯條,笑得滿臉油光。

  其他人也都舉起薯條,六根薯條在空中輕輕碰了碰,發出一聲脆響,帶著番茄醬的甜味與一點鹹鹹的炸油香。

  那一刻,他們笑得毫無負擔。他們還不知道,未來不會總是「一起」這麼簡單。



  孩子們快速解決薯條後,跑去遊戲區追逐打鬧,包廂裡只剩下大人們,餐桌上熱氣氤氳,茶香繞著彼此的小心思打轉。

  「真幸運,分班後還是同一班。」洪秋蓉先開口,語氣輕鬆,眼裡卻帶著幾分由衷的開心。

  「沒想到,還是同班,這緣分真不淺啊。」林慧珍嘴角帶著淡淡笑意,「這次新導師聽說很會帶資優班。」

  徐雅惠微微一笑,輕輕替自己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壺時才隨口說:「前幾天承澤回來說,新導師提過,這屆資優班有機會直升。」

  她語氣輕巧得像談一件不痛不癢的小事,舀了一勺湯,慢慢補了一句:「我們本來也有這個想法,熟悉的環境,孩子安心,才能發揮得更好。」

  吳綺文聞言,只輕輕笑了一下,沒有接話,低頭攪著湯匙,攪拌動作穩定緩慢,彷彿心裡早有規劃,毋需多言。

  「直升當然好啊。」林慧珍說得輕巧,語氣裡卻帶著微不可察的緊繃,「不過孩子自己要有實力,分數最重要。說再多,考場上才見真章。」

  她看似隨口一句,卻像一顆細細的針,輕輕地扎進話題裡,沒人反駁,她又低頭喝了一口茶,動作用力過了頭,茶灑在杯口邊緣,她眉頭一皺,用紙巾擦拭時力道過重,紙巾都被捻得起毛。

  「哎呀,孩子們還小,我們家是沒那麼急啦。」洪秋蓉忙著打圓場,「子霖就愛跑來跑去,老師說專注力還要再培養,我們想等他自己想清楚再說。」

  她說完,輕輕抿了一口水,但指尖微微扣在杯底,沒有鬆開。

  「對啊對啊,甄甄也還小,現在只是玩玩而已,快樂最重要。」陳麗娟笑著接話,話音裡帶著輕鬆,但手指卻一張一張地折著餐巾紙,折得齊整,邊角分明。

  「是啊,還小呢。」蔡若萱溫婉開口,卻輕輕瞥了徐雅惠一眼,笑意裡藏著一抹淡淡的競意,「芷晴有興趣什麼,我們就陪她學什麼,不強求。」

  說是隨緣,可手卻扣在杯底,指節微微發白。

  餐桌上菜香四溢,湯熱茶暖,笑聲輕柔,只是那笑聲裡,有計畫、有隱忍,也有不安。

  這一頓飯吃到最後,沒人真說破什麼,但每個人心裡,都已經開始各自起程。



牆前同伴,牆後對手;微笑之中,是無聲的較量。

他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九號到十四號,抽籤坐在同一排,吃著薯條,笑著約定:「我們會一直在一起。」

桌上,是薯條和笑聲;桌下,是父母藏不住的焦慮,一張張規劃好的路線圖,早就悄悄展開。

有些家庭早已決定直升,
有些父母表面隨和,心裡暗暗較勁,
有些人說順其自然,
可在深夜,手機螢幕裡的搜尋框,
打著的全是「孩子未來」。

牆前,他們微笑;牆後,他們各自盤算。
最終決定高度的,從來不是牆,而是裂縫。

, ,



若找不到介紹人結識丹楓,請在社團多多交流。
臉書社團  

本文中使用的該字號為虛構字號,故事情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