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腎臟在尖叫,但你聽不到
腎臟在尖叫,但你聽不到

  六月的夜晚悶熱,窗外冷氣機的轟隆聲一陣陣,像誰在無止盡地喘氣。吊扇在天花板上艱難地轉動,氣流微弱,攪不散空氣裡的鬱悶與倦意。

  餐桌上,一整顆大紅西瓜橫躺著,劉向東俐落地將它對半切開,紅潤的瓜肉裂開時,汁水順著刀口滴落在砧板上。

  兩個孩子剛洗完澡,一人一塊西瓜,坐在桌邊安靜地吃著。

  小維高一,瘦瘦的,最近總說頭暈,前幾天還因為早自習昏倒在教室後排。醫院做了幾項檢查,抽血、心電圖、腦波……最後是那台袖帶捲上手臂的自動血壓計,螢幕跳出一串數字時,醫生皺起了眉。

  「怎麼會這麼高?她這年紀,不該有這種數值。」

  劉向東當時坐在一旁,愣了一下,只說:「可能是她緊張……」

  醫生搖頭:「這不是一兩次情緒起伏會造成的。建議回去做 24 小時血壓監測,我們再觀察看看。」

  小勃剛升國中,也常喊肚子痛。醫生診斷是腸躁症,開了腸胃用藥。臨走前,他隨手一量血壓,也偏高。

  「你們家,有沒有家族病史?」醫生問。

  賈育路和劉向東對視一眼。

  他有,她也有。只是從來沒想過,這樣的體質,會在孩子身上這麼早就現形。

  現在,孩子們吃完西瓜,自動把盤子送進廚房,說了句:「謝謝爸媽。」便安靜地走回各自房間,進去、關門,像走進病房,空氣頓時變得純淨又凝重,讓人忘了呼吸。

  賈育路坐回桌前,把各種保健品一一擺出來:鈣、鐵、鎂、葉黃素、納豆激酶,還有最近朋友推薦的降血壓草本粉。她看著瓶身,眼神有些茫然。

  「你還記得丹楓說,小勃跟小維的八字,甚至紫微斗數都顯示,父母沖疾厄宮……」她終於開口,語氣遲疑,「會不會……真的是我們造成的?」

  向東沒說話,只是一刀一刀,把西瓜皮削得乾乾淨淨。



  「丹楓,我知道妳在放暑假……但小維上週做了 24 小時血壓監測,結果出來我嚇了一跳。」賈育路的聲音顫了一下,像卡在喉頭的氣沒有順利吐出。

  「平均高達138,舒張壓是 89,醫生說已經逼近第二期高血壓……」她把那張印著數字的報告紙摊在桌上,紙邊被她捏得皺起來。

  「她才十六歲啊……又瘦,又吃得清淡,怎麼會這樣?」育路皺眉。

  電話那頭傳來丹楓翻動紙張的聲音,輕微而有節奏。「我看到了。」丹楓沉穩地說,「她的腎最弱,只是一般腎臟能撐,比如罹患糖尿病後,腎臟可以稱25〜30年,才步入洗腎。」她頓了頓,接著說:「正確來說,應該是洗心臟。因為洗腎是”血液透析”,說白了,是直接洗血。」

  賈育路頻點頭,不敢插話。

  「洗腎就是代替腎臟的功能,也是間接幫心血管“卸壓”的做法。」

  賈育路嗓音微哽:「妳是說,腎臟出了問題,心臟會受影響……像是兩個器官會連動?」

  「對,腎臟和心臟是一對搭檔。」丹楓語氣轉柔,「當腎功能下降,體內多餘的水和鹽無法順利排除,血管壓力上升,心臟就要更加用力去推血。所以,高血壓可以反應腎臟的負擔。這兩器官牽一髮動全身。」

  「所以,當年妳說他們都是父母宮沖到了疾厄宮,是不是我們遺傳給他們的問題?」

  「如果你們要這麼想,就是逃避現實問題,永遠無法改運。」

  「啊!我不懂。」

  「許多人喜歡用遺傳逃避犯下的錯誤。妳如果有興趣,可以研究遺傳學,就會發現,跟妳想的不一樣。如果妳堅信是遺傳,我不想浪費口舌跟妳廢話。我掛了。」

  「不不不!我要改。」育路說完拿起筆記本,一副乖學生模樣。

  「現代父母都喜歡給孩子補身體,保健品,中藥等等。比如,補鐵、補鈣、補鎂……可你知道嗎,像鈣片這種保健品,如果長期吃,反而會堵住腎小管。鈣離子太多,會在腎裡面堆積,像水管裡結石一樣——久了,不通,不排毒,血壓就會漲上來。許多腎結石都是鈣片引起的。」

  育路似懂非懂。

  丹楓搖搖頭,語氣慢下來:「現在的人啊,不愛動、不愛曬太陽,也懶得讓身體自己製造鈣。動一動、跳一跳,骨頭自然會密起來,他們卻寧可天天吞鈣片,說什麼骨鬆怕跌倒,補一補就沒事。其實,孩子們若不是驗出重大疾病,缺鈣嚴重,根本不需要補鈣。」

  育路怔怔地看著桌上那排瓶瓶罐罐。

  畫面另一端,丹楓正坐在緣緣堂的廊下,身後是和室畳,旁邊放著一壺沒冒煙的茶杯。畫質不算太清晰,但她的神情卻意外銳利。

  「妳桌上那幾瓶……給我看一下標籤。」丹楓語氣淡淡的。

  育路手指顫了下,把鈣片轉了個方向,鏡頭對準成分表。

  丹楓只看了一眼,便輕輕嘆氣:「嗯……碳酸鈣,高劑量。腎臟排鈣量增加,但若排不出,多餘鈣會留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硬化與鈣化現象,進一步升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

  育路抬頭,摀住嘴巴,一副像是聽到重大內幕似的,她盯著螢幕裡的丹楓。

  「相較於天然鈣質,比如乳酪、深色葉菜、牛奶……身體會慢慢吸收。像溪水灌田,不急不燥。但像這種藥錠型鈣片,一吞下去血鈣瞬間飆高,腎臟根本來不及應付。長期下來,腎臟會衰竭。這不是我詛咒誰,這是人體生理邏輯。」

  丹楓伸手拿起茶杯,沒喝,只是捧著。「洗腎,不是把腎洗乾淨,說穿了,是洗心臟。血液透析,是洗血。」

  育路的眼神有些飄,畫面晃了晃。她似乎換了個姿勢坐好,但神色像被話刺進去一樣,動彈不得。

  
  丹楓翻著命簿,手指停在一行註記上,輕輕一敲,聲音清晰地從螢幕傳來。

  「妳還記得嗎?五年前,我就提醒過你們,要注意 2025 到 2027 這三年,火年連走,是一段”氣沖命根”的關鍵期。」

  她抬眼看著鏡頭,語氣變冷了些:「當年我也說過,小維有可能是腎因性心臟病,她是水火交戰,命裡藏危。你們自己沒放在心上罷了。」

  育路臉色微變,像忽然被往事打醒,嘴唇抿了一下。

  「妳現在看到的高血壓,這只是開端。這三年,是她命中最關鍵的過劫期……」她沒把話說完,但螢幕另一端的空氣已冷了下來。

  丹楓放低聲音:「我不想嚇妳,只是提醒妳,還有三年時間可以避免中風。高血壓容易有動脈瘤,小勃八字也有腎臟跟心血管問題,妳應該注意。」

  育路做了一個深呼吸後,緩緩地說:「他有尿酸……」

  



命理小知識

父母宮沖疾厄宮

代表原生家庭的環境,包括教養方式,直接壓迫到子女的身心發展——壓力成疾,情緒成病,也有父母錯誤的知識,造成疾病。——例如盲目補身、過度保護、過度安排,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種下健康隱患。

是醫理交集之處。


台灣成人(及 13 歲以上青少年)高血壓標準

正常血壓:收縮壓 < 120 mmHg,舒張壓 < 80 mmHg

血壓偏高(Prehypertension):收縮壓 120–129 mmHg 且 舒張壓 < 80 mmHg

第一期高血壓:收縮壓 130–139 mmHg 或 舒張壓 80–89 mmHg

第二期高血壓:收縮壓 ≥ 140 mmHg 或 舒張壓 ≥ 90 mmHg



⽇本血壓判讀標準

兒童與青少年(1–17 歲)

1–12歲,醫生使用年齡身高百分位篩選:95%tile 為高血壓門檻

身高越高,體重越龐大,身體的「微血管總長」也就越長,所以容易高血壓。


13歲以上青少年:適用成人標準

正常血壓:收縮壓 < 120 mmHg 且 舒張壓 < 80 mmHg

高值血壓(高値血圧):診室血壓 130–139/80–89 mmHg

第一期高血壓:診室血壓 140–159/90–99 mmHg

第二期以上:收縮壓 ≥ 160 mmHg 或 舒張壓 ≥ 100 mmHg



日本為了減輕醫療負擔,寬限許多,也造成許多孩子無法即時發現問題。

3歲以上兒童有必要量血壓,有腎病或高風險者更是要詳細觀察。



為什麼「有尿酸」可能代表腎不好?

高尿酸傷腎

尿酸在體內濃度過高時,會形成結晶,沉積在腎小管或腎臟實質,造成腎間質發炎、纖維化,進一步惡化腎功能。

形成「高尿酸 → 傷腎 → 更高尿酸」的惡性循環。


尿酸是靠腎臟排出的廢物

尿酸是身體代謝嘌呤,八成來自細胞代謝。唯獨兩成是透過食物。這個觀念一但錯誤,無法治根。

體內的尿酸,大約 70% 靠腎臟排出,其餘由腸道代謝。

若腎臟排泄功能下降,尿酸就容易在體內堆積。


高尿酸=腎臟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

當腎臟無法有效將尿酸排出,就可能導致血中尿酸濃度升高,稱為高尿酸血症,甚至引發痛風。

這往往是腎臟早期功能異常的警訊。

, ,





若找不到介紹人結識丹楓,請在社團多多交流。
臉書社團  

本文中使用的該字號為虛構字號,故事情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