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貼春聯
貼春聯
  • Post category:隨筆 / Blog

  民俗信仰是除夕早上換春聯,風水角度則是挑時辰除舊佈新。

  「老師,我家的春聯貼好了。」

  陸續收到數家的春聯喜照,連帶我也喜氣洋洋。這兩年丹楓的春聯是本網站設計師莫莫提供,我會事先挑好方位,日子除舊佈新。


  春聯源自“桃符”。

  漢典對桃符的解說是…

  桃符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俗文化。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

  先是直接寫在桃木上,之後演變成寫在紙上,也就是今日的春聯。


  華人對紅色情有獨鍾,各方角度即便理由不同,卻一致認同紅色能鎮壓魑魅魍魎。其實真相是,當時宗室王公採用白紙鑲紅邊藍邊,但這種形式 “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

  因此市井小民便用紅紙寫春聯。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万户更新。

  北宋文學家也是政治家的王安石在“元日”詩裡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万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丹楓個人最喜歡”福“字春聯。

  理由是康熙賜福。

  每年除夕,康熙皇帝會揮毫撒墨,書寫“福”字,賜給在皇宫裡值班的大臣,以示對值班官員犧牲與家人守歲,堅守崗位的慰問。

  凡能得到“福”字的官員都倍感榮耀,簡直感激涕零,第二年大臣們争先恐後去值班,心裡掛念的是那一紙“福”字,因為這裡有一個故事。

  康熙皇帝由祖母孝莊皇太后一手撫養長大,就在水到渠成準備大顯身手之際,孝莊皇太后卻重病纏身,太医們也束手無策。

  康熙皇帝得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決定為祖母請福。沐浴齋戒三日,化孝心於筆鋒,揮毫而就著名的“福”字,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 “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孝莊皇太后得到這“福”字後,竟奇蹟般恢復了健康。

  孝莊皇太后命人将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最終以當時75歲的高壽離世。

  康熙皇帝的請福續壽在民間傳開,所有大臣視這幅字為寶貝。得知此事的康熙皇帝也以此為獎勵。

  有趣的是,到了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除夕,我們康熙爺改變了主意,不再賜福。因為康熙爺認為物以稀為貴,寫多了,便不值錢。決定不再賜福字給下屬。

  但又想表達賜福蒼生的心意,之後的每年除夕,書寫“福”字斗方十幅,一幅懸掛在乾清宮裡,其餘的分别送往宮苑各處,康熙爺的“福”字成了千古精品。

  康熙爺親題的“福”字,紙籤大多用的是絲絹,丹砂為底色,上繪金雲龍紋。

 
  「老師,春聯什麼時候貼?」

  1月26日開張,放爆竹,貼春聯。


  「老師,春聯要倒著貼嗎?」

  春聯不倒著貼。

  春聯倒著貼是源自古人祭灶後,將”福“字春聯貼在水缸,寓意是倒水出來=倒福出來。倒貼春聯是後世誤解的產物。


  「老師,春聯可以貼大門嗎?」

  春聯不貼大門。古人將春聯貼大門始於青樓。書香世家,官宦貴冑都不會貼在大門。


  「老師,春聯貼到什麼時候?」

  民間有貼一整年,貼到自然脫落,貼到元宵節。

  我個人是貼到年底”除舊佈新“的日子,但中途一有損壞,脫落,便馬上撕下來。春聯忌諱有損傷。


  以上這都是個人見解,貼春聯是民俗信仰,想怎麼貼就怎麼貼,開心最重要。


  上一篇 如何拜年拜早年 都是限時活動,沒想到今天又分享了限時活動。


  我寫文章大多出自生活體驗,靈感,並沒有事先規劃這個時間點應該寫什麼,因此許多讀者錯過改革風水,小金庫這種限時娛樂活動。加上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讀者來得及拜早年。

  為了不錯過,建議加入臉書社團,即時獲得更新通知。

  

,

若找不到介紹人結識丹楓,請在社團多多交流。
臉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