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小說的藝術
小說的藝術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聽到這句話,便讓我聯想到著名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的作者,米蘭·昆德拉。

  但今天這裡分享的是另一本書 ”小說的藝術“ 。

  昆德拉認為小說與哲學以及科學一樣都是認識這個世界的手段,若我們沒有小說,理解世界將會少一個維度,人類將會變得單調。

  小說的意義在於,時刻提醒我們在理性之外,還有真實的生活。當科學將世界精簡濃縮後,小說便是稀釋的調味料。

  比如水,水是什麼?科學告訴我們水是H2O。

  小說告訴我們,水是洗手時感受到的水流力量。

  這充滿五感的闡述,是無法從一個分子符號裡體驗到的。

  科學將事物簡化,但每部小說都在告訴人們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復雜,同樣是水,山河湖海,雨雪冰川在我們心中喚起了情感。


  「丹楓老師,我想跟您一樣終身學習。」去年60歲剛退休的慧姨向我立志要去尋找新目標,正因態度積極,我對她便多了一份關心。

  年底慧姨來預約流年「老師,我還沒找到新目標。每個月開銷5萬塊,眼看著存款縮水,如今剩下不到三百萬…最近朋友找我合夥開咖啡廳…。」

  過去一年,慧姨又文又武的積極學習,一番折騰後依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技能,最後決定做生意。

  「六十干支物語裡的故事,文章…你看過嗎?」

  「不好意思,我沒空看小說。」慧姨尷尬的咳了兩聲。

  「如果認為看小說是浪費時間,那妳可以重新認識一下小說。」


  99.9%的客戶都是透過介紹而來,由於丹楓不同於一般命理老師,因此大部分轉介的朋友會事先介紹丹楓的網站,給朋友打預防針,但不是所有客戶爬文後才來,慧姨便是其中之一。

  「老師的小說有什麼不一樣嗎?」

  「沒有不一樣,只是文筆沒有職業作家好。故事沒有小說那般天馬行空…畢竟主人公都是活生生的人。」

  丹楓早期過於追求筆觸的美,無視讀者看不看得懂,活在自己的世界。漸漸地發現除了自我感覺良好,還得有人看,方能成就自我。

  更希望讀者透過小說能看見世界另一個角落的自己,又或者理想中的人物,是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小說文學被稱為無用之用,而有大用,我想應該就是這個緣故。

  一部小說或許無法針對你的問題給出具體答案,反而會帶來更深的困惑,然而一個好問題,有時候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


  米蘭·昆德拉個人公開訊息是1929年4月1日,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

  八字是己巳年丁卯月丙子日,六十干支物語裡,他是排行13的丙子。

  有毅力的八字,網上搜尋不到他的出生時間,但這一生成就應出自時辰的救贖。己土的功勞也不少,難怪2019年回歸故土。

  丹楓看小說,看電影以及看劇集都有一個毛病,揣測主人公的八字,這是丹楓的娛樂。


  上ㄧ篇 問題的本質 裡提到準備抽時間把臉書分享的書單移過來,或許寫得不夠清楚,導致讀者誤會閱讀清單是一篇文章。

  閱讀清單是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日後會移到“閱讀”專欄裡。

  在這裡 ↓


  慧姨認為丹楓崇尚成功學,小說,文章自然充滿勵志導向,看了容易自卑,難過。

  丹楓的讀者確實大多個性陽光,積極向上的創業家,自由工作者,上班族…家庭主婦以及退休老人或許認為沒有共同點…不愛看。

  丹楓也喜歡佛學,喜歡禪的思想,相信人性弱點,若仔細看故事…其實活生生的人性在字裏行間,反而找不到聖人般的主人公。

  
  人們總是把幸福解讀為“有”…有房,有車,有錢,有權。

  但幸福其实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有”多半是給别人看的,“無”才是我們自己的。


  終生學習,並非追求“有”,而是那個“無”,希望慧姨能有懂的那一天。


  

, ,

若找不到介紹人結識丹楓,請在社團多多交流。
臉書社團  

本文中使用的該字號為虛構字號,故事情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