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議價
議價

 七娘拿下寶島電信年終文宣禮盒競標案,進入議價。

 「教練,去年設計公司減價5萬…。」七娘擔心被殺價。

 「我們不二價。」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答案。

 「啊!!!」七娘認為寶島電信強勢的很,不二價的可行性微乎其微。

 「用9萬的營業額交換。」我相信這更吸引人,只是必須賭項目負責人是否有這商業腦。

 「啊!!可是,聽說歷代都必須減價,不然有可能流標。」七娘被對方暗示有流標的可能性,害怕一拍兩散。

 「議價靠的是底氣。我賭不會流標,因為他們賠不起這個時間。」我賭寶島電信負責人不會賭上仕途。

 「助理讓我1,000塊,1,000塊的減價。」七娘的助理倒是可愛。

 「若妳沒有底氣,可以照妳們的想法。」我自然也捨不得流標,何況議價需要天賦以及經驗。

 「好。我一毛錢也不減。」七娘願意賭一把。


 上班族那會兒,我是防止客戶退貨高手,總能說服客戶不要我們賠錢,也不解約,繼續使用我們的產品。社長應我要求成立客服部門,我的初心是幫客戶解決問題,其次是阻止客戶解約,最讓人意外的是,社長居然提拔我負責客服部門,也是我胃痙攣的開始,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從商那11年,我是公司裡的議價高手,競爭對手二塊錢,我能拿到六塊錢。我的底氣自然是銷售業績。

 勝敗乃兵家常事,11年裡我也調整過價格,競爭對手一塊錢的時候,我只收五塊錢。那一塊錢是為助客戶上市,讓客戶的財務報表上利潤好看些。我少賺一塊錢,但賣了相當於一百塊的人情。

 若以為議價就是單純降低價格,那麼你的生意做不長久,也只能停留在養家糊口。在議價上,我有自己一套邏輯。


 主動消費與被動消費的差異。

 家裡冰箱沒菜了,去超市買魚挑菜,看到草莓,想起家裡水果也吃完了,於是你順手買了幾樣水果。

 晚上洗碗時手一滑,不小心把碗盤砸碎了,上網搜尋“碗盤“,逛了幾家電商,款式,價格都是萬里挑一,一個鐘頭後終於下單買了一套新碗盤。

 這都是主動消費。你有明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買“,過程不過是完成目的。一般受價格與參數影響。


 週末逛街路經一家水果店,果農親自跟你講解草莓的品種以及不一般的種植方式,歷經5年終於培植成功,味道香甜多汁又美味,你實在太好奇這個草莓的味道,即便貴了點,還是不禁買了一盒。

 然後又路過一家手工品店,「上個月還沒有這家店呢!」好奇走了進去。作家本人跟你講解每一件碗盤的創作靈感來源,寓意深遠,吸引你的遠遠不僅是高品位的外觀,而是這套碗盤的故事。雖然價格有點昂貴,但還負擔得起,重點是你心動了,然後選擇買回家。

 這就是被動消費,被情感驅動的消費行為。這裏最明確的答案是“喜歡”,因為喜歡所以掏腰包,帶回家。

 今天換你是電商賣家,帶著目的進入平台的主動消費的客戶,不會成為你的煩惱,而你真正的功課是如何驅動路過的客戶情感,讓他被動消費。

 這是各種心理戰攻防的戰場。

 七娘的議價,邏輯是一樣的。

誰是七娘
→ 七娘議價 後續從此進入

本文中使用的該字號為虛構字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