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外賣小弟
外賣小弟

隨著疫情爆發,蔓延,在家工作和停課不停學的狀況越來越普遍,點外賣已經成為我們日常消費。

 外賣的半壁江山是靠95後支撐,他們是外賣經濟的主力。今天本網站的95後工程師季含光點了炸豬排咖喱外賣,送餐的居然是年邁的老奶奶。

 據統計,台灣約有5萬多名,日本近16萬名,中國大陸700多萬名的外賣員,風雨無阻穿梭於大街小巷。

 39歲的王洋是旅行社業務助理,很不幸全球疫情籠罩,旅遊業嚴重受創,2020年底,王洋被裁員了。

 王洋沒有專業,又無技能傍身,只能找體力活。經過妻子的勸說,心不甘情不願地到清潔公司面試,面試官對王洋的表現不甚滿意。

 「王先生,您若來我們公司可就太委屈您了。」明顯面試失敗。

 垂頭喪氣從辦公大樓走出來的王洋與外賣小弟擦身而過,靈機一動,拿出手機搜尋Uber Eats。很快的王洋買了外賣袋, 開始了送外賣的工作。

 6成的全職外賣小弟月收入高過2萬,台北市中心的收入更高,平均能達到4萬元。王洋之前的月薪是46,000元,他認為努力一點應該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於是王洋每天10點便抵達市中心,在高人氣餐廳門口等顧客下單。外賣小弟們陸續聚集,大家緊盯著手機畫面,準備搶單。

 王洋好不容易搶到訂單,著急開張,沒想到居然拿錯餐。折返重拿,這一來一回整整耗費近一個鐘頭,顧客自然給了差評,第一單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年大叔王洋平時也沒鍛鍊,常常第3單便氣喘吁吁,大熱天騎自行車簡直苦不堪言,於是改騎機車。沒想到油錢遠遠超出預算,王洋只好又騎回自行車。

 為了與小伙子搶單,王洋一路飛馳,橫衝直撞果然出了車禍。門牙前前後後撞掉三次。第三次還是撞上一台正在停車的賓士。20萬的賠償金讓王洋妻子氣瘋了,堅決不讓王洋再做外賣小哥。

 


 2016年9月Uber Eats登入日本,朝野翼是第一批外賣小弟。當年小翼剛從大學畢業,但遲遲找不到工作,小翼的父親在上市企業任職高管,幫兒子謀求一官半職絕不是問題,但小翼堅決不回大阪老家。

 父親一氣之下斷了小翼的生活費,父母盤算著嬌貴的小翼肯定熬不過三個月,最終只能乖乖回家。

 身為游泳健將的小翼,精強力壯,送外賣對他而言彷彿只是體能訓練。就這樣開啟了外賣小弟事業。

 剛開始沒有競爭對手,一張單往往30分鐘都還沒人送,小翼一天工作14個鐘頭,月收入過百萬。前半年,小翼賺得盆滿鉢滿,收工後倒頭就睡,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半年後,外賣小弟劇增,小翼必須與人搶單了。收入也從百萬下降至40萬。發現送外賣光有體力似乎不行,必須有策略。

 一般全職外賣員平均一天30單,平均一個月600~700單,努力點1,000單。但小翼一天60單,一個月1,800單,整整持續了兩年。

 小翼說,他對外賣這份工作的認知,不是竭盡全力衝刺的短跑競賽,而是馬拉松。

 他每晚會反思細節,專研每一個環節,如何在每一單裡做到高效率。解決每一單浪費掉的時間成本。於是,他將普通自行車改成電動自行車。接著準備了預備電池,在電池還剩兩成電力時便做交換,進行替代。

 與店家打好關係,將所有工作上需要的裝備都置放在店裡,以備不時之需。比如突然雷陣雨,小翼也不愁。

 還有必須懂得取捨。高峰時段,許多時候他人已到餐廳門口,但餐廳尚未做好訂單。

 「還需要多久?」小翼問餐廳。若得到的答案是超過3分鐘,他選擇取消。

 送外賣與游泳競賽一樣,都是與時間賽跑。但又不是表面上的快速便好,而是如何解決時間的浪費,每一個動作都盡量完美,才是真正的贏家。

 大學修金融的小翼拿著送外賣存下來的1,000萬開了一家保險公司,專門幫外賣小弟們投保。

 外賣小弟人口劇增,小翼的保險公司營業額年年以150%成長,工作之餘他也會騎著單車接單,但不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為了找靈感。

 外賣小弟的事故不斷增加,各大平台開始著手外賣小弟的安全保障,也就是保險。

 小翼的業績開始下滑,找我討論新企劃,在逆境的大運裡,還是以保守政策為基礎,在原有的事業體上開創研發,方能事半功倍。

 小翼決定成立物流部門。



 28歲的小婉是台北小資女,31歲男友冬瓜是上海的外賣跑單王,年收入50萬人民幣,約250萬台幣。但小婉的父母反對她們結婚。

 冬瓜本是台北健身房教練,跟朋友到上海發展,創業失敗後留在上海送外賣。遇上一生最好的大運與流年,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收入。

 冬瓜並沒有將這筆錢投入創業,他的目標是成為美團外賣的區域經理。因此將賺到的錢全投入股市,期待一獲千金,買房。

 冬瓜強調送外賣這行業,服裝自由,上班時間自由,沒有上司的管束,沒有業績壓力,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

 冬瓜想接小婉到上海一起發展,「妳可以成為外賣小妹。」

 
 去年大陸的美團外賣對自家10萬名外賣小弟進行調查,有25%的外賣小弟擁有汽車,40%有房產,而其中三分之一是全額現金收購,其中兩成的房價超過110萬人民幣。

 美團外賣設有外賣員的晉升制度,45%的外賣員把成為站長經理立為職場目標,8%的外賣員立志成為物流服務商總裁。


 從小翼的故事,我們發現外賣小弟這份工作遠比一般認知有趣。全球數千萬外賣小弟,能做到小翼這般成就的只有少數人。

 大部分的外賣小弟跟王洋境遇雷同。所以不難理解小婉父母的擔憂。


 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

 送外賣賠錢的王洋,致富的小翼,以此維生的冬瓜。

 王洋與小翼最大的差異並非年紀或體力,而是細節。

 魔鬼在細節,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一件事情的環節越多,步驟越複雜,涉及的人越多,耗費的時間越長,為確保事情如預期完成,必須事前摸清細節,排除障礙。

 一份簡單的工作,若能做到極致,就是成功。持之以恆,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